工业CT技术在航天产品检测中的应用
更新时间:2011-04-14 点击次数:2325次工业CT技术在航天产品检测中的应用
CT扫描在现代临床医学上已被普遍使用,把它用于工业产品检.测,还属于试探性
的。航天科技集团公司5 02研究所经过 5年的实践,证明用X射线工业CT扫描检测航天
产品中的焊接件,达到了高准确率、高可靠性的目的。与普通射线检测方法相比,其
效果独特,能非常有效地控制不合格产品。
工业CT是20世纪80年代发展起来的先进无损检测技术,由于工业CT的检测特点是
不受试件材料种类、形状结构等因素影响,成像直观、分辨率高,尤其在检查复杂的
构件方面显示了特有的优势。因此,在航天、航空、兵器、电子、汽车制造、材料研
究、海关、考古等领域得到广泛应用。其检测对象可从几毫米的陶瓷零件到直径2.4
米,高度5.1米,重达 47吨的火箭发动机等产品。
卫星上的产品一般具有如下特点:体积小、批量小、品种多、结构复杂,能承受
一定压力和密封要求,特殊的工作介质(毒性、腐蚀性)以及高可靠长寿命要求等。
星上产品有相当一部分零件须焊接而成。其中包括电子束焊、真空钎焊、氩弧焊、爆
炸焊等多种焊接形式,且焊缝密集、重叠、形状怪异。由于焊缝本身还要起到承压、
密封等作用,因此对焊缝的要求很高。根据航天型号产品质量有关规定,必须对焊缝
进行100%射线检测,以确保航天产品焊接质量的绝对可靠。
传统的X射线照相技术是一种常用无损检测手段,虽然在航天产品检测中起到了
积极作用,但有很大局限性,对一些形状复杂的焊接件,特别是一些精密、周围受遮
挡的焊缝,用常规的X射线检测方法就受到限制。
工业CT的基本原理
当一束簿的扇形X射线束穿过被检物体时,将要被衰减,衰减的射线强度与物体
的材料组分、密度、尺寸及入射前的能量有关。探测器从不同角度采集信号,输入计
算机,用一定的重建方法计算出射线切割物体截面吸收系数的点阵,转化成一幅截面
图像。
工业CT图像是计算出的数值阵列,图像上每一点为象素。象素的数值(CT值)与
相应物体小体元内材料衰减系数的平均值成比例。试件上的某一缺陷能否被检测到,
取决于这个缺陷是否引起所在位置象素值的变化。缺陷在象素对应的物体体元内所占
比例越大,在图像上引起的反差也越大。反之则小,此缺陷也难检出。缺陷在图像上
引起的反差大小除与缺陷本身大小有关外,还与射线源的焦点大小、探测器尺寸、机
械系统精度、重建算法、扫描工艺等综合因素有关。象素尺寸大小是CT尺寸测量的最
小量度,它与物体尺寸和重建矩阵大小有关。
工业CT的技术特点
作为射线检测技术,工业CT与胶片照相、实时成像有共同之处,然而其独到之处
正是其优势所在:
1.工业CT给出试件的断层扫描图像,从图像上可以直观看到检测目标细节的空
间位置、形状大小,目标不受周围细节特征的遮挡,图像容易识别和理解;
2.工业CT具有突出的密度分辨能力,高质量的CT图像可达0.1%甚至更小,比
常规射线技术高一个数量级;
3.工业CT采用高性能探测器,动态范围可达 106以上,胶片照相动态范围一般为
200~1000,图像增强器的动态范围一般可达 500~2000;
4.工业CT图像是数字化的结果,从中可直接给出象素值,尺寸甚至密度等物理
信息,数字化的图像便于存储、传输、分析和处理。
工业CT的技术特点决定了其优越的应用价值,但也有其不足之处,主要表现在设
备成本高、检测效率低以及检测范围、扫描时间、图像质量三者之间互相制约等。
工业CT在卫星产品上的应用
电磁阀、自锁阀、喷注器等都是卫星推进系统的精密复杂焊接件,通常由不锈
钢、工业纯钛和软磁合金等用电子束焊的方法连接而成。焊缝直径一般在 3 0毫米
内,最小直径有6毫米,宽度在1.5 毫米之内,要求焊缝熔深在0.6~2毫米,如果焊
接过程中有气孔、夹渣、裂纹、未熔合、未焊透等缺陷产生,这些缺陷将直接影响着
产品质量和可靠性。由于产品尺寸小、结构复杂,加之焊缝周围结构的遮挡,这些产
品内部缺陷检测只能采用工业CT的方法进行。按照GJB1718—93《电子束焊接规范》
中Ⅰ级焊缝的要求,焊缝内部不允许存在裂纹、未焊透、未熔合等现象,对存在的气
孔及气孔间距也有严格的要求。显然,这些电子束焊接件对工业CT的空间分辨能力提
出了超乎寻常的要求,例如对气孔的检测分辨能力须达到0.2毫米以内。
502所检测设备是从美国BIR公司引进的 ACTIS300工业CT系统,具有工业CT、数
字成像RD、实时成像RTR三种功能。复杂而精密的系统结构决定了该设备的多功能及
高效能。其最高空间分辨能力可达4 lP/mm,最高密度分辨率可达0.1%,在获得高
质量的CT图像的同时,配合有效的尺寸测量软件,可以非常方便、可靠地对测量部件
进行定量检测。